大学体育课程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总纲................... 1
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7
排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15
足球选项课程教学大纲..................... 21
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26
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32
网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37
武术选项课教学大纲....................... 42
散打选项课教学大纲....................... 46
双节棍、短兵选项课教学大纲............... 52
跆拳道选项课教学大纲..................... 57
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大纲..................... 62
瑜伽选项课教学大纲....................... 67
台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71
轮滑选项课教学大纲....................... 75
(university sports)
课程编号: 体育Ⅰ(001401) 体育Ⅱ(001402)
体育Ⅲ(001403) 体育Ⅳ(001404)
学 分: 7.5
学 时: 136(其中:理论学时:14 实践学时:122 )
先修课程: 体育必修课
后续课程: 体育选修课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 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使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目的,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到课教学中。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对本课程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目标。
2、实现体育运动的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3、体育运动技能目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掌握两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并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4、身心健康目标。即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设置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分为体育普修课、体育选项课、体育选修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另外针对飞行学院学生开设飞行专项体育课。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为必修考查课,三年级为选修课。详细情况见下表:
年级 |
学期 |
课程性质 |
课程内容 |
一 |
一 |
普修课 |
以24式太极拳、身体素质和体育生理卫生保健知识为主 |
二 |
选项课 |
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瑜伽、武术套路、网球、健美操、轮滑等项目。本次选课学习时间为一学期。 |
二 |
|
选项课 |
开设课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散打、双节棍与短兵、健美操、跆拳道、台球、羽毛球等项目。本次选课学习时间为一学年。 |
三 |
|
选修课 |
主要以提高能力、培养体育兴趣、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健身习惯为主。以各项目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开设课有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手、跆拳道、健美操等。 |
学生保健与康复体育课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球类运动,康复保健知识为主要内容。
(二)教学的要求
体育部明确提出教师的“三个转变、六种意识”,学生的“四项要求”。
1、教师的三个转变为:
①转变以单纯传授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② 改革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教师要由技术型转变成学者型,加强理论教学、加大科研的力度。
2、教师的六种意识:
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强调教师必须加强六种意识。即:团结协作意识;教书育人意识;身体素质意识;社会人文意识;人际交往意识;文化修养意识;力创教学内容明确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层次化。
3、学生的四项要求为:
①要通过体育课教学,初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②要通过体育课教学,较熟练的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③要通过体育课教学,增强健身意识,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
④提高体育能力,开发创新精神,发展身体素质。注重社会公德,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三)教学重点
普修课主要教学重点应该以落实体育课对学生的四点要求上,要通过体育过程贯彻落实“健康第一、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
(四)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应体现在讲透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掌握所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使学生既喜欢体育也喜欢体育课教学。
三、学时分配
(一)一年级学时分配表
第一学期: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理论 部分 |
百分比 |
实践 部分 |
百分比 |
1 |
高校体育课目的与任务、课堂常规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理论常识、如何科学的安排体育锻炼。 |
2 |
7.14 |
|
|
2 |
身体素质 |
|
|
8 |
28.57 |
3 |
24式简化太极拳 |
|
|
16 |
57.14 |
4 |
考试 |
|
|
2 |
7.14 |
合 计: |
2 |
7.14 |
26 |
92.85 |
第二学期:
具体课时分配表见各选项课教学大纲
(二)二年级为体育选项课,具体课时分配表见各选项课教学大纲。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1、第一学期太极拳实行统一考试,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太极拳技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考勤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考试的资格。
5、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6、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
(1)24式简化太极拳评分标准:
分值 |
评分标准 |
40-31 |
准确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动作舒展大方,神态自然,节奏均匀缓慢,虚实分明,手眼协调配合,能表现出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
30-21 |
能连贯地完成全套动作,动作舒展,劲力较顺达,手眼有配合,能较熟练的完成套路。 |
20-11 |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基本标准 |
10-0 |
动作不规范,方法不清楚,不能独立完成套路。 |
(2)1000米(男),800(女)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0 |
8 |
6 |
4 |
2 |
男1000米 |
3'27 |
3'33 |
3'39 |
3'45 |
3'53 |
3'58 |
4'12 |
4'19 |
4'33 |
4'40 |
4'47 |
4'54 |
5'01 |
5'08 |
女800米 |
3'24 |
3'32 |
3'38 |
3'46 |
3'54 |
3'58 |
4'08 |
4'18 |
4'23 |
4'30 |
4'37 |
4'44 |
4'51 |
5'00 |
(3)体育选项课测试具体评分标准见各选项课教学大纲。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林志超.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杨 剑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Basketball course)
学 时:108 (其中:实践学时:96 理论学时:12 )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
篮球选项课是根据安阳工学院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一、二年级喜欢篮球的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篮球是以攻守双方互相投球进篮为竞赛内容的对抗性体育项目,它具有集体性、对抗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是一项魅力无穷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并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提高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能力,使篮球运动成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手段之一。
2、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使学生熟悉主要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常用战术,提高观赏、评价篮球比赛的能力。
4、根据篮球运动的集体性原则, 提高基本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篮球运动发展概况、特点及锻炼价值;场地、器材简单知识;技术动作的要领;篮球技、战术概念与分类;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与编排;精彩比赛赏析;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
[重 点]
技术动作的要领;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与编排。
[难 点]
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与编排。
[基本要求]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的理论认识;初步掌握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内容。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1、基本技术(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运球与突破技术、投篮、个人攻防技术)。
2、基本战术(进攻战术配合、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全队战术、教学比赛)。
3、专项素质训练
[重 点]
技术动作的要领。
[难 点]
合理运用篮球技术;加强战术素养;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对自我健康评价的能力。
[基本要求]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能力;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增强学生参与比赛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1 |
篮球理论知识 |
4 |
|
4 |
|
4 |
|
2 |
移动技术 |
|
4 |
|
6 |
|
|
3 |
传接球技术 |
|
4 |
|
4 |
|
|
4 |
运球与突破技术 |
|
6 |
|
6 |
|
|
5 |
投篮 |
|
6 |
|
4 |
|
2 |
6 |
个人攻防技术 |
|
4 |
|
2 |
|
4 |
7 |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 |
|
|
|
|
|
4 |
8 |
防守战术基础配合 |
|
|
|
|
|
4 |
9 |
全队战术 |
|
|
|
|
|
4 |
10 |
教学比赛 |
|
2 |
|
4 |
|
8 |
11 |
机动 |
|
2 |
|
2 |
|
2 |
12 |
考核 |
|
4 |
|
4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12 |
实践部分合计 |
96 |
总计 |
108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
|
四、考评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评,考评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评(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排版请找齐)
一年级第二学期:
1、原地投篮(罚球线)(20分):在罚球线上原地投篮,连投10次。每人两次机会,计进球数最多的一次。
2、全场变向运球上篮(20分)
(1)测试方法: 由端线右侧开始,运球(男生为体前变向、身后运球、后转身运球,女生为三个体前变向动作)通过三个标志物(距右侧边线2米的中线上及前、后各3米处)后上篮,投篮动作结束后再运球至对面上篮停表(可不补篮)。
(2)要求:不得带球走和两次运球,每人两次机会。
3、28米跑(20分):采用站立式起跑,每人跑两次,以最好成绩计分。
二年级第一学期:
1、一分钟自投自抢投篮(20分)
(1)测试方法:以篮圈圆心投影点为圆心,以男生4.20米、女生4.00米为半径划弧,在弧线外自投自抢投篮,计投球总数及进球个数。
(2)要求:不得越线投篮;每人两次机会。
2、两人全场行进间传球上篮(20分)
(1)测试方法:两人从底线外发球开始,全场行进间传球上篮,A投篮,B跟进抢篮板球(如A未投进由B补篮,直到补进);返回时由B上篮,A抢篮板球(如B未投进则由A补篮,直到补进),进球停表。
(2)要求:不得运球,不得走步,传球次数不能少于十次,每人分别上一次篮。
3、全场见线往返跑(20分)
(1)测试方法:在起点开始并计时,考生向前跑至罚球线延长线,然后跑回至端线,再向前跑至中线,然后再跑回至端线,再向前跑至另一条罚球线延长线,然后跑回至端线,再向前跑至另一条端线,然后跑回至端线停表。
(2)测试要求:往返时一脚必须踏在各往返线上,否则无效;每人两次机会。
二年级第二学期:
1、传切配合——一传一切(20分)
(1)测试方法:7传球给4后,做反跑假动作后纵切,接4回传球后行动间上篮。
(2)测试要求:不得运球,不得走步,必须用行进间上篮;每人两次机会。
2、实战能力(20分)
(1)测试方法:全班分组进行全场五对五比赛,并赛出名次,同时全面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技战术运用能力。
(2)评定内容
A.个人攻击力:观察进攻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熟练程度,重点看投篮出手时机,突破和传接球技术运用是否合理及实效。
B.防守能力:观察个人防守和协防能力。
C.抢篮板球意识及能力:顶、冲抢篮板意识及脚步动作。
D.战术意识:观察攻守转换速度、快攻意识和个人战术行动的能力。
E.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意识。
3、三角滑步移动(20分)

(1)测试方法:学生从标志①开始,面向篮圈,侧滑步至②,同时开始计时,脚触②上步侧滑步至③,后撤步侧滑步至①重复两次,第三次脚触①停表。
(2)要求::脚必须触到标志;后撤步不许用跳换步、交叉步,否则无效;每人两次机会。
附:评分标准
1. 技术评分表
项目 分值 |
原地 投篮 |
两人全场行进间传球 上篮 |
全场变向 运球上篮 |
1分钟自投 自抢 |
实战 能力 |
传切配合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小组名次 |
男 |
女 |
20 |
8 |
6 |
12" |
16" |
16" |
19" |
8 |
5 |
1 |
动作的正确、熟练、姿态、成功率等方面给予考评 |
18 |
7 |
5 |
13" |
18" |
17" |
20" |
7 |
|
2 |
16 |
6 |
5 |
14" |
20" |
18" |
21" |
6 |
4 |
2-3 |
14 |
5 |
4 |
15" |
22" |
19" |
22" |
5 |
|
3 |
12 |
4 |
4 |
16" |
24" |
20" |
23" |
4 |
3 |
3-4 |
10 |
3 |
3 |
17" |
26" |
21" |
24" |
3 |
|
4 |
8 |
2 |
2 |
18" |
28" |
22" |
25" |
2 |
2 |
4-5 |
6 |
1 |
1 |
19" |
30" |
23" |
26" |
1 |
|
5-6 |
4 |
|
|
20" |
32" |
24" |
27" |
|
1 |
6 |
2 |
|
|
21" |
34" |
25" |
28" |
|
|
6-7 |
2. 素质评分表
项目 分值 |
28米跑 |
全场见线折返跑 |
三角滑步移动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20 |
4" |
4"5 |
28" |
34" |
11" |
13" |
19 |
4"1 |
4"6 |
28"5 |
34"5 |
11"5 |
13"5 |
18 |
4"2 |
4"7 |
29" |
35" |
12" |
14" |
17 |
4"3 |
4"8 |
29"5 |
35"5 |
12"5 |
14"5 |
16 |
4"4 |
4"9 |
30" |
36" |
13" |
15" |
15 |
4"5 |
5" |
30" |
36"5 |
13"5 |
15"5 |
14 |
4"6 |
5"1 |
30"5 |
37" |
14" |
16" |
13 |
4"7 |
5"2 |
31" |
37"5 |
14"5 |
16"5 |
12 |
4"8 |
5"3 |
31"5 |
38" |
15" |
17" |
11 |
4"9 |
5"4 |
32" |
38"5 |
15"5 |
17"5 |
10 |
5" |
5"5 |
32"5 |
39" |
16" |
18" |
9 |
5"1 |
5"6 |
33" |
39"5 |
16"5 |
18"5 |
8 |
5"2 |
5"7 |
33"5 |
40" |
17" |
19" |
7 |
5"3 |
5"8 |
34" |
40"5 |
17"5 |
19"5 |
6 |
5"4 |
5"9 |
34"5 |
41" |
18" |
20" |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大学体育教程》,杨国庆,殷恒婵,王汉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5月
2.《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8月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杨洪涛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Volleyball course)
学 时:实际学时数108(其中:理论学时:12 实践学时:96 )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 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排球选项课是根据安阳工学院体育课教学计划,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的体育实践性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基础课(必修)。把排球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把与之相关的体育健身运动知识结合到教学中。
(二)课程目标
通过排球专项课程教学,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排球运动技术,基本战术和一般的排球理论知识。
1、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有效的增强体质。
2、通过专项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熟练排球运动的规则和裁判方法,具备担任基层比赛的裁判工作能力。
3、通过专项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排球运动简介、排球运动发展概况、排球竞赛规则、竞赛及裁判工作。
[重 点]
排球运动的特点,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排球运动的竞赛组织方法以及裁判工作。
[难 点]
排球运动的竞赛组织方法以及裁判工作。
[基本要求]
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意识。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1、排球技术(准备姿势与移动、传球技术、垫球技术、发球技术、扣球技术、拦网技术)
2、排球战术(排球战术的基本理论、阵容配备、位置交换、个人战术、集体进攻战术、集体防守战术、信号联系及“自由人”运用)
[重 点]
排球基本技、战术的学习。
[难 点]
排球基本技术的学习、以及排球技术在排球基本战术中的合理运用。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传球、垫球、扣球、发球等基本技术;基本掌握拦网技术;能够合理运用基本技术进行一定的战术配合运用。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1 |
排球理论知识 |
4 |
|
4 |
|
4 |
|
2 |
准备姿势与移动 |
|
4 |
|
2 |
|
|
3 |
排球基本技术 |
|
14 |
|
14 |
|
6 |
4 |
排球基本战术 |
|
2 |
|
3 |
|
8 |
5 |
排球竞赛的裁判工作讲解与实习 |
|
2 |
|
1 |
|
4 |
6 |
教学比赛 |
|
2 |
|
4 |
|
6 |
7 |
身体训练 |
|
2 |
|
2 |
|
2 |
8 |
考核评价 |
|
4 |
|
4 |
|
4 |
8 |
机动 |
|
2 |
|
2 |
|
2 |
理论部分合计 |
12 |
实践部分合计 |
96 |
总计 |
108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能参加该课程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术、身体素质考试:技术考试占总40%,身体素质考试占20%
(1)一年级第二学期
技术考试评分标准:
分数 项目 |
60-79 |
80-89 |
90-100 |
说明 |
自垫球(20%) |
60次 |
80次 |
90次 |
球高80公分以上。 |
发球(20%) |
6个 |
8个 |
10个 |
考试者站在端线后发球,男女各10个球。男生必须上手发球,女生允许下手发球。 |
身体素质考试评分标准
分值 项目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30 |
20 |
10 |
三米移动(20%) |
男 |
12 |
12.5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女 |
14.5 |
15 |
15.5 |
16.5 |
17.5 |
18.5 |
19.5 |
20.5 |
21.5 |
22.5 |
(2)二年级第一学期
技术、专项身体素质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分数 项目 |
60-79 |
80-89 |
90-100 |
说明 |
两人对垫球(20%) |
80次 |
90次 |
100次 |
两人相距3米—5米。 |
两人对传球(20%) |
80次 |
90次 |
100次 |
指卧撑(男)(20%) |
18 |
24 |
30 |
|
俯卧撑(女)(20%) |
6 |
8 |
10 |
|
(3)二年级第二学期
技术、专项身体素质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项目 得分 |
发球(20%) |
传球(20%) |
三米移动(20%) |
备注 |
得分 |
发球10个计算成功率 |
传球10个计算成功率 |
男 |
女 |
传球考试要求:测试者站在网前3号位传5、6号位抛过来的排球至4号位的固定区域内。 发球考试要求:发球男生必须采用上手发球技术,女生可选择下手或上手任意发球技术。 |
100 |
10 |
10 |
12″ |
14″5 |
90 |
9 |
9 |
12″5 |
15″ |
80 |
8 |
8 |
13″ |
15″5 |
70 |
7 |
7 |
14″ |
16″5 |
60 |
6 |
6 |
15″ |
17″5 |
2、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3、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排球》,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8月
2.《大学体育》,河南省《大学体育》编委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3.《大学体育教程》,河南省《大学体育教程》编委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李建勋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Football course)
学 时: 108(其中:理论学时:12 实验学时:96 )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 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足球选项课是根据安阳工学院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一、二年级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足球运动是集智能、技能、战术、心理、体能为一体的同场竞技性的运动项目。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世界足球运动和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通过对足球技战术的学习以及对足球竞赛规则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正确了解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使足球运动成为学生日常锻炼身体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足球运动发展简史
2、足球竞赛规则
3、比赛阵型的演变及发展
[重 点]
足球运动竞赛规则及比赛阵型的演变
[难 点]
比赛阵型的演变
[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足球运动发展简史要求学生能够对一般性的历史知识进行了解,而第二部分足球运动竞赛规则和第三部分比赛阵型的演变则要求学生作为理论知识理解。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1、足球技术
颠球、踢球、接球、运球、抢截球、头顶球、假动作、掷界外球
2、足球战术
进攻战术、防守战术、比赛阵型
[重 点]
足球基本功的技术练习
[难 点]
足球战术的熟练掌握
[基本要求]
足球技术是战术的保证,没有技术就无从谈战术,所以,要求学生对于足球技术一定要勤加练习,对于足球战术要以理解为主,只有充分理解了足球战术的内涵,才能打出漂亮的战术配合。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1 |
足球运动简介及足球技术分析 |
4 |
|
|
|
|
|
2 |
足球规则与裁判法及足球战术分析 |
|
|
4 |
|
|
|
3 |
足球比赛指导与欣赏 |
|
|
|
|
4 |
|
4 |
足球基本技术 |
|
20 |
|
10 |
|
4 |
5 |
足球基本战术 |
|
6 |
|
10 |
|
10 |
6 |
足球教学比赛 |
|
2 |
|
8 |
|
14 |
7 |
足球期末考核 |
|
4 |
|
4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12 |
实践部分合计 |
96 |
总计 |
108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 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教学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术考试:满分40分
(1)一年级第二学期:脚背正面颠球
考试方法:单脚连续颠球不能超过三次,多颠都不记个数,可用身体合理部位救球,但不计颠球数,每人可考三次,取最好成绩。
评分标准:
分数 |
40 |
38 |
36 |
34 |
32 |
30 |
28 |
26 |
24 |
22 |
20 |
18 |
16 |
14 |
12 |
10 |
次数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9 |
8 |
7 |
6 |
5 |
(2)二年级第一学期:脚内侧踢准
考试方法:球放到点球点,从球门立柱向内延伸1.5米为两个小球门,左右脚每个方向踢四脚球,以进球数量评分,进一球得5分。要求必须用教内侧踢地面球,部位不正确一次扣2分,球离开地面一次扣2分,击球力量小和球速慢一次扣2分。(球击到立柱弹进有效,弹出无效)
(3)二年级第二学期:运球绕杆考试方法: 20米距离,每2米1个杆,学生运球绕过每一个筒,绕过最后一个筒再绕回起点一个来回,碰倒标致筒或者少绕一个筒扣10分,少绕三个筒为0分。每人2次,取最好成绩。
评分标准:
分数 |
40 |
38 |
36 |
34 |
32 |
30 |
28 |
26 |
24 |
22 |
20 |
18 |
16 |
14 |
12 |
10 |
时间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6 |
2、身体素质:满分20分
身体素质考试内容:一年级第二学期50米跑;二年级第一学期为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二年级第二学期为立定跳远,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
分值 项目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0 |
8 |
6 |
4 |
2 |
1000米(男) |
3'27 |
3'33 |
3'39 |
3'45 |
3'53 |
3'58 |
4'12 |
4'19 |
4'33 |
4'40 |
4'47 |
4'54 |
5'01 |
5'08 |
800米(女) |
3'24 |
3'32 |
3'38 |
3'46 |
3'54 |
3'58 |
4'08 |
4'18 |
4'23 |
4'30 |
4'37 |
4'44 |
4'51 |
5'00 |
立定跳远(男) |
2.66 |
2.63 |
2.58 |
2.52 |
2.48 |
2.38 |
2.31 |
2.26 |
2.14 |
2.12 |
2.09 |
2.06 |
2.03 |
1.99 |
立定跳远(女) |
2.07 |
2.05 |
1.99 |
1.93 |
1.89 |
1.79 |
1.72 |
1.69 |
1.58 |
1.56 |
1.53 |
1.50 |
1.46 |
1.42 |
50米(男) |
6"0 |
6"2 |
6"5 |
6"8 |
7"0 |
7"5 |
7"7 |
7"8 |
8"1 |
8"2 |
8"3 |
8"5 |
8"6 |
8"8 |
50米(女) |
7"2 |
7"4 |
7"8 |
8"0 |
8"2 |
8"5 |
8"7 |
8"8 |
9"0 |
9"1 |
9"3 |
9"5 |
9"8 |
10"0 |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现代足球》,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2.《足球训练》,邓达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3.《足球训练年度计划》[德]约瑟夫·斯纳尔斯,詹霞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
4.《足球竞赛规则》,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赵延涛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Table tennis Course)
学 时:108(其中:理论学时:12实践学时:96)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 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乒乓球选项课是根据安阳工学院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一、二年级喜欢乒乓球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乒乓球被称为我国的国球,是智能、技能、体能三者兼容以智能为主隔网对抗的运动项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乒乓球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战术综合运用的能力。
2、提高视觉的敏锐性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使人心情舒畅,想象力丰富,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改善人的心血管、脑血管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发展。
3、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及培养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勇于进取和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与作风,起到积极的心理调节作用,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4、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竞赛的观赏水平。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乒乓球运动概述。
2、乒乓球基本知识。
3、乒乓球技术原理。
4、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5、乒乓球竞赛的组织编排工作。
[重 点] 1.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2.弧线与旋转3.抽签与编排 4.临场裁判与实战
[难 点] 对弧线与旋转的理解
[基本要求]认真听讲,勤于思考。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熟悉球的练习。球拍的握法。各种步法。反手推拨球。正手攻球。发平击球。左推右攻。搓球。正反手发旋转球。弧圈球技术。搓攻战术。接发球抢攻战术。双打跑动路线。教学比赛。裁判实习。
[重 点] 击球动作的结构和基本环节、乒乓球近、中远台正手快攻技术、发球技术、弧圈球技术、个人技战术的合理运用。
[难 点] 撞击球与摩擦球的区别与运用。搓球、拉球、接弧圈球、正手发(接)左侧上(下)旋球、反手发(接)右侧上(下)旋球。
[基本要求] 多徒手模仿,勤于思考,注意全身协调练习。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1 |
基础理论 |
4 |
|
4 |
|
4 |
|
2 |
基本技术 |
|
14 |
|
14 |
|
14 |
3 |
组合技术 |
|
14 |
|
14 |
|
14 |
4 |
考核 |
|
4 |
|
4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12 |
实践部分合计 |
96 |
总计 |
108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 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未经请假,缺课累计达到或超过该课学时数三分之一,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 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术考试:满分40分
(1)一年级第二学期
考试内容:反手推挡球、正手攻球
评分标准:
反手推挡球30次
分值 |
技术要求 |
18分-20分 |
动作舒展、落点精准、推球有力、无失误 |
16分-17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推球较有力、失误2次 |
14分15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推球较有力、失误3次 |
12分-13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推球较有力、失误5次 |
11分及以下 |
动作不舒展、落点不精准、推球无力、失误超过7次 |
正手攻球30次
分值 |
技术要求 |
18分-20分 |
动作规范、落点精准、无失误 |
16分-17分 |
动作较规范、落点较精准、失误2次 |
14分15分 |
动作较规范、落点较精准、失误3次 |
12分-13分 |
动作较规范、落点较精准、失误5次 |
11分及以下 |
动作不规范、落点不精准、失误超过7次 |
(2)二年级第一学期
考试内容:反手推挡球、两点正手攻球
评分标准:
反手推挡30次
分值 |
技术要求 |
18分-20分 |
动作舒展、落点精准、推球有力、无失误 |
16分-17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推球较有力、失误2次 |
14分15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推球较有力、失误3次 |
12分-13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推球较有力、失误5次 |
11分及以下 |
动作不舒展、落点不精准、推球无力、失误超过7次 |
两点正手攻球30次:
分值 |
技术要求 |
18分-20分 |
动作规范、落点精准、步法灵活、移动快、无失误 |
16分-17分 |
动作较规范、落点较精准、步法灵活、移动快、失误2次 |
14分15分 |
动作较规范、落点较精准、步法灵活、身体不协调、失误3次 |
12分-13分 |
动作较规范、落点较精准、步法不灵活、失误5次 |
11分及以下 |
动作不规范、落点不精准、步法不灵活、身体不协调、失误超过7次 |
(3)二年级第二学期
考试内容:左推右攻、搓球、弧圈球
评分标准:
左推右攻16组:
评价等级 |
技术要求 |
18分-20分 |
动作舒展、落点精准、推球有力、无失误 |
16分-17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推球较有力、失误2次 |
14分15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推球较有力、失误3次 |
12分-13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推球较有力、失误5次 |
11分及以下 |
动作不舒展、落点不精准、推球无力、失误超过7次 |
搓球10次:
评价等级 |
技术要求 |
10分 |
动作舒展、落点精准、搓球有力、无失误 |
8分-9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搓球较有力、失误1次 |
7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搓球较有力、失误2次 |
6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搓球较有力、失误3次 |
5分及以下 |
动作不舒展、落点不精准、搓球无力、失误超过3次 |
拉上旋弧圈球6次:
评价等级 |
技术要求 |
10分 |
动作舒展、落点精准、拉球有力、无失误 |
8分-9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拉球较有力、失误1次 |
7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拉球较有力、失误2次 |
6分 |
动作较舒展、落点较精准、拉球较有力、失误3次 |
5分及以下 |
动作不舒展、落点不精准、拉球无力、失误超过3次 |
2、身体素质:满分20分。一年级第二学期身体素质考试为立定跳远,二年级第一学期身体素质考试为长跑,二年级第二学期为立定跳远,评分标准将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乒乓球》,张惠钦;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年
2.《新编大学体育教程》,周瑞琪;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现代乒乓球》,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4. 《乒乓球》,孙麒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于立勇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Badminton Course)
学 时: 108(其中:理论学时:12 实践学时:96)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 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羽毛球选项课是根据安阳学院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一、二年级喜欢羽毛球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羽毛球是集智能、技能、战术、心理、体能为一体的隔网对抗性的运动项目。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4、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羽毛球运动的技术和战术内容
3、羽毛球运动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重 点]
羽毛球运动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难 点]
羽毛球运动的裁判规则
[基本要求]
了解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理解并掌握羽毛球运动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并能将裁判法运用于实践。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握拍技术、发球技术、击球技术、步法
[重 点]
击球技术及步法
[难 点]
步法
[基本要求]
正确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在灵活运用基本步法的基础上,并且结合技、战术进行单、双打比赛;提高羽毛球运动比赛的欣赏水平。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1 |
羽毛球发展 羽毛球运动技、战术 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
4 |
|
4 |
|
4 |
|
2 |
步 法 |
|
4 |
|
0 |
|
6 |
3 |
发球法 |
|
2 |
|
6 |
|
0 |
4 |
接球法 |
|
4 |
|
2 |
|
0 |
5 |
击球法 |
|
6 |
|
6 |
|
8 |
6 |
球 路 |
|
6 |
|
2 |
|
2 |
7 |
战 术 |
|
2 |
|
6 |
|
6 |
8 |
实 战 |
|
4 |
|
4 |
|
10 |
9 |
考 试 |
|
4 |
|
4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12 |
实践部分合计 |
96 |
总计 |
108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6、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一年级第二学期
1、技术考试: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和网前球。考生分别站在左、右发球区内采用正手握拍,分别发10个后场高远球和10个网前球,球落在有效区内并且分别离端线和前发球线20公分区域内才能得分,1个球2分。
评分标准:满分40分
分数 |
40 |
38 |
36 |
34 |
32 |
30 |
28 |
26 |
24 |
22 |
20 |
18 |
16 |
14 |
12 |
10 |
8 |
6 |
个数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身体素质考试:12分钟跑
评分标准:满分20分
分数 |
20 |
18 |
16 |
14 |
12 |
10 |
8 |
男 |
2800 |
2400 |
2300 |
2200 |
2000 |
1600 |
1600以下 |
女 |
2600 |
2200 |
2100 |
2000 |
1800 |
1500 |
1500以下 |
二年级第一学期:
1、 技术考试:对击球与单打比赛。对击球:两人隔网站位,1人先发球另外一人接球,采用上手连续对击球,计算来回次数(1个来回算一次)。单打比赛:根据羽毛球比赛的规则要求,采用三局两胜制,两人一组进行单打比赛。
对击球评分标准:满分20分
分数 |
20 |
18 |
16 |
14 |
12 |
10 |
8 |
6 |
4 |
2 |
个数 |
30 |
28 |
25 |
20 |
18 |
15 |
10 |
8 |
6 |
4 |
单打比赛评分方法:满分20分,根据羽毛球比赛的规则要求,采用三局两胜制,两人一组进行单打比赛,综合打分。
2、身体素质考试:1分钟跳绳,规定摇一次跳一次一分钟内累计跳的次数评分标准:满分20分
分值 性别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0 |
8 |
6 |
4 |
2 |
男 |
198 |
186 |
158 |
144 |
136 |
113 |
101 |
94 |
75 |
71 |
64 |
58 |
49 |
40 |
女 |
190 |
175 |
142 |
130 |
122 |
102 |
92 |
86 |
70 |
66 |
59 |
53 |
44 |
35 |
二年级第二学期:
1、技术考试内容:双打比赛根据羽毛球比赛的规则要求,采用三局两胜制,四人一组进行双打比赛。
评分办法:满分40分。双打比赛三局两胜,根据比赛结果结合脚步移动的灵活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综合打分。主要从步法、战术和技能综合评判。
2、专项身体素质考试:六点定位跑。在中线离前发球线100公分的点为圆心,以80公分为直径划圆最为回位区,在两条单打边线上分别设置六个点,分别在离前发球线20公分处两个点,中间部位2个点,与后发球线交叉处设置2个点。从中间圆心出发,分别触六个点,每触一个点都要回到圆内接着触下一个点,直至触完最后一个点回到圆内,时间结束。在跑动过程中,要求用握拍子的手触球。记分以时间计算。
3、评分标准:满分20分
分数 |
20 |
18 |
16 |
14 |
12 |
10 |
8 |
6 |
4 |
2 |
男 |
12 |
12.5 |
13 |
13.5 |
14 |
14.2 |
14.4 |
14.6 |
14.8 |
15 |
女 |
14 |
14.5 |
15 |
15.5 |
16 |
16.2 |
16.4 |
16.6 |
16.8 |
17 |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新编大学体育教程》,周瑞琪;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球类运动》,吴琳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3.《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林志超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王 莉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Tennis Course)
学 时:108(其中:理论学时: 12 实践学时:96)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网球专选课程授课对象是我校一、二年级学生,属于公共基础课(必修),本课采用面向普通高等学校编制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现代网球》,并同时以国际网联颁布的最新《网球竞赛规则》为辅助材料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世界网球运动和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对网球技、战术的学习以及对网球竞赛规则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正确了解网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可以激发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热爱,使网球运动成为学生日常锻炼身体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达到二十一世纪健康体育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识点]
网球运动发展简史、网球场上的礼仪、网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重点]
网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难点]
网球竞赛裁判法
[基本要求]
学生了解网球发展过程,能够观看高水平网球赛事,基本掌握网球竞赛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知识点]
1、网球技术(握拍方法及准备姿势、网球步伐、正反拍击球方法、发球接发球方法、正反拍网前截击方法、底线击球初级战术、发球、接发球、截击技术、正反拍削球、高压球、挑高球)。
2、网球战术(网球单打战术、网球双打战术)。
[重点]
网球技术的学习
[难点]
网球战术学习及应用
[基本要求]
网球技术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尤其是网球正、反手击球动作技术。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1 |
网球技术 |
|
28 |
|
28 |
|
28 |
2 |
网球竞赛规则和战术 |
4 |
|
4 |
|
4 |
|
3 |
期末考核 |
|
4 |
|
4 |
|
4 |
小 计: |
4 |
32 |
4 |
32 |
4 |
32 |
理论部分合计 |
12 |
实践部分合计 |
96 |
总计 |
108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总计 |
100% |
|
|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术考试:满分40分
(1)一年级第二学期
考试方法:站在底线以后,由一名同学为其抛球,击球人单手正手击球,击出的球第一落点落在对面场地的发球线与底线之间的区域得四分(包括技评分),否则不得分,每人连续击球10次,满分40分。
技评要求:单手正手击球动作完整,击球有力,否则根据情况扣分。
(2)二年级第一学期
考试方法:任选一区上手发球,球必须落进比赛规定的发球区内,发进一次得4分,否则不得分,技术评价贯通与整个发球过程。
(3)二年级第二学期
考试方法: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进行底线对打,共4个来回,一个来回得5分,技术评定共20分,否则不得分,每组2次机会,取成绩好的一次,技术评价贯通与整个发球过程。
2、身体素质考试:(20分)
(1)一年级第二学期:50米短跑
评分标准:
分值 性别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0 |
8 |
6 |
4 |
2 |
男 |
6"0 |
6"2 |
6"5 |
6"8 |
7"0 |
7"5 |
7"7 |
7"8 |
8"1 |
8"2 |
8"3 |
8"5 |
8"6 |
8"8 |
女 |
7"2 |
7"4 |
7"8 |
8"0 |
8"2 |
8"5 |
8"7 |
8"8 |
9"0 |
9"1 |
9"3 |
9"5 |
9"8 |
10"0 |
(2)二年级第一学期: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
评分标准:
分值 项目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0 |
8 |
6 |
4 |
2 |
男1000米 |
3'27 |
3'33 |
3'39 |
3'45 |
3'53 |
3'58 |
4'12 |
4'19 |
4'33 |
4'40 |
4'47 |
4'54 |
5'01 |
5'08 |
女800米 |
3'24 |
3'32 |
3'38 |
3'46 |
3'54 |
3'58 |
4'08 |
4'18 |
4'23 |
4'30 |
4'37 |
4'44 |
4'51 |
5'00 |
(3)二年级第二学期:男子一分钟俯卧撑,女子三分钟俯卧撑。
男子一分钟俯卧撑要求:一分钟内做标准的俯卧撑三次1分,共20分,不到一分钟起立者,视为0分。
女子三分钟俯卧撑要求:俯卧撑姿势撑住三分钟为20分,按照时间依次递减分数。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网球》,张斐裕;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年
2.《网球运动教程》,陶志翔;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现代网球》,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4.《网球》,陶志翔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8 月
5.《网球入门》,王希升等;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年 9 月
6.《网球图解技巧》,丸山薰;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张 龙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Martial Arts)
学 时: 36(其中:理论学时:4 实践学时:32)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 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武术选项课是根据我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一年级喜欢武术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武术运动已由单纯的技击项目,发展成为一项体育健身运动,形成了有固定动作规格、独特程式技巧和完美动作体系的一门“攻防艺术”项目。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武术运动的发展历史和锻炼价值,激发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兴趣。
2、掌握武术健身的方法,传承武术文化,培养学生利用其进行锻炼身体的能力,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
3、培养学生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及竞争与合作精神。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武术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项目分类、武术锻炼的常识。
3、武术锻炼效果的评价。
4、武术比赛欣赏。
[重 点]
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项目分类、武术锻炼的常识。
[难 点]
正确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培养武术健身理念。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武术理论的学习,逐步认识武术的健身价值和独特的美感,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1、武术基本功:基本手型、步型、手法、腿法等
2、长拳(初级长拳、青年长拳、少林拳、五步拳等任选)
3、防身自卫术
4、器械(刀、枪、剑、棍等根据条件任选)
[重 点]
学习并熟练掌握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是本课程教学重点。
[难 点]
学习并作到形神兼备,攻防意识突出是本课程教学难点。
[基本要求]
通过武术基本功的练习,熟练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腿法等动作,以便为进一步学习武术套路和功法练习打好基础。通过初级武术套路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基本功,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部分 |
1 |
武术历史与文化 |
4 |
|
2 |
武术基本功 |
|
2 |
3 |
长拳 |
|
10 |
4 |
器械 |
|
8 |
5 |
防身格斗术 |
|
8 |
6 |
考试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4 |
实践部分合计 |
32 |
总计 |
36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6%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术考试内容:初级长拳
评分标准:满分4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36-40分 |
动作熟练、方法正确、姿势优美、能充分体现各类套路运动的特点 |
30-34分 |
动作熟练、方法正确、较能体现各类套路运动的特点 |
24-28分 |
动作较熟练、方法较正确、有明显停顿或1-2个小错误 |
24分以下 |
整套动作有遗忘,3次以上方法性错误 |
2、身体素质:满分20分,每学期身体素质考核由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中选择一项进行测试,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标准。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中国武术史》,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9月.
2.《中国武术段位制》,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3.《少林寺拳棒禅宗》,蔡龙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2月.
4.《中国武术概论》,温力;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5.《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周伟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6.《擒拿与反擒拿》,杜仲勋、 杜振高;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 月.
7.《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张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刘洪波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散打选项课教学大纲
(Chinese Kickboxing)
学 时: 72(其中:理论学时:8 实践学时:64 )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 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散打选项课是根据安阳工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二年级喜欢散打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散打是一种把武术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把中国传统礼仪道德与武德结合起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项目。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达到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散打的起源与发展。
2、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3、中国传统文化与武德教育。
4、其他各国相同类群武道运动的发展现状。
5、散打比赛欣赏。
[重 点]
弘扬民族文化,注重武德修养;散打运动起源与发展。
[难 点]
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散打竞赛组织。
[基本要求]
了解高校体育,散打运动概述,欣赏散打比赛。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1、基本技术
(1)基本姿势
(2)基本步法:滑步、交叉步、进步、退步、闪步等
(3)基本拳法:直拳、摆拳、勾拳等
(4)基本腿法:蹬腿、踹腿、鞭腿等
(5)基本摔法:接腿摔、过背摔等
(6)拳法组合:左直右摆等
(7)腿法组合:左蹬右鞭等
(8)拳腿组合:冲拳蹬腿等
(9)防守技术:拍击、格挡、下潜、摇避等
(10)擒拿术
2、基本战术
(1)直攻战术(2)强攻战术(3)佯攻战术(4)迂回战术(5)制长战术(6)制短战术(7)多点战术(8)重创战术(9)突袭战术(10)反击战术(11)下台战术(12)边角战术(13)体力战术(14)心理战术
3、教学比赛
提高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应用能力
4、身体素质
(1)耐力:800米跑、1000米跑、跳绳等
(2)力量: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引体向上等
(3)速度:加速跑、起跑、折返跑等
(4)柔韧:压腿、压肩、涮腰等
(5)灵敏:摸肩、踩脚等
(6)击打与抗击打:打靶、踢靶、靠背等
[重 点]
1、散打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掌握散打的运行规律,领悟其技击原理,并能合理运用于实战。
3、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量。
[难 点]
1、散打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习。
2、对散打基本动作的合理运用程度。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基本站立姿势及脚步移动技术;散打拳法、腿法、摔法技术,掌握拳法、腿法、摔法技术组合了解散打中的基本战术,能够把所学到的技战术用于散打实战中。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部分 |
理论部分 |
实践部分 |
1 |
基础理论 |
4 |
|
|
|
2 |
专项理论 |
|
|
4 |
|
3 |
散打基本技术 |
|
22 |
|
|
4 |
散打组合技术 |
|
|
|
18 |
5 |
身体素质练习 |
|
4 |
|
4 |
6 |
实战教学 |
|
2 |
|
6 |
7 |
考试 |
|
4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8 |
实践部分合计 |
64 |
总计 |
72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 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术考试:满分40分
二年级第一学期:①单个拳法击靶 ②单个腿法击靶 ③单个摔法
评分标准:
分值 |
评分标准 |
36-40分 |
动作熟练、方法正确、姿势优美、快速有力,攻防意识很明显 |
30-35分 |
动作熟练、方法正确、快速有力。进攻与防守意识较好 |
24-29分 |
动作较熟练、动作方法基本正确、速度力量一般,进攻与防守意识一般 |
24分以下 |
力量小、速度慢、动作方法不正确、没有攻防意识 |
二年级第二学期:一分钟内散打组合空击动作
评分标准:
分值 |
评分标准 |
36-40分 |
正确规范的完成拳法、腿法、摔法。动作符合规格要求、劲力协调、攻防意识强 |
30-34分 |
较规范的完成拳法、腿法、摔法。动作基本符合规格要求、劲力协调、攻防意识较强 |
24-28分 |
基本完成拳法、腿法、摔法。动作基本符合规格要求、劲力协调、有攻防意识 |
24分以下 |
不能完成规定的拳法、腿法、摔法。动作规格较差、没有攻防意识 |
2、 身体素质:满分20分,参照国家新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算分方法,折合进行算分。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中国散手》,中国武术散手编写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年
2.《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中国武术散手编写组;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
3.《体育与健康教程》,邹继豪;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陈 楠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nun chucks、Weapon Short course)
学 时: 72(其中:理论学时:8 实践学时:64)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 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根据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二年级喜欢双节棍及短兵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双节棍和短兵都是武术运动中极具特色的项目,具有浓厚的武术魅力,武术短器械的大部分攻防技术都能在其中得到应用和体现,具有较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实用性,并且极具观赏价值,是武术运动中非常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
(二) 课程目标
1、了解双节棍及短兵运动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双节棍的学习能够增强体质,协调身手,而且能够明显地提高身体灵活性和敏捷性。
3、学习和掌握短兵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和战术,通过在实战中的应用练习,增强对抗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又可以锻炼胆识,培养坚忍自律的品质。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双节棍及短兵运动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起源与发展、锻炼的形式和方法。
2、双节棍及短兵锻炼效果的评价。
3、双节棍及短兵在表演或比赛中的心理及战术要求。
[重 点]
双节棍及短兵运动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起源与发展、锻炼的形式和方法。
[难 点]
双节棍及短兵表演或比赛中的心理调整及战术。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该项目的基础知识,了解该项目的锻炼形式和方法,熟悉该项目的表演及比赛技巧。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双节棍及短兵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及其实战运用方法
[重 点]
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基本技法并能够熟练掌握是本课程教学重点。
[难 点]
学习并作到形神兼备,意识突出是本课程教学难点。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术,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意识突出。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部分 |
理论部分 |
实践部分 |
1 |
基础理论 |
4 |
|
4 |
|
2 |
基本技术 |
|
28 |
|
28 |
3 |
考核 |
|
4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8 |
实践部分合计 |
64 |
总计 |
72 |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 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 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分值 项目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0 |
8 |
6 |
4 |
2 |
1000米(男) |
3'27 |
3'33 |
3'39 |
3'45 |
3'53 |
3'58 |
4'12 |
4'19 |
4'33 |
4'40 |
4'47 |
4'54 |
5'01 |
5'08 |
800米(女) |
3'24 |
3'32 |
3'38 |
3'46 |
3'54 |
3'58 |
4'08 |
4'18 |
4'23 |
4'30 |
4'37 |
4'44 |
4'51 |
5'00 |
立定跳远(男) |
2.66 |
2.63 |
2.58 |
2.52 |
2.48 |
2.38 |
2.31 |
2.26 |
2.14 |
2.12 |
2.09 |
2.06 |
2.03 |
1.99 |
立定跳远(女) |
2.07 |
2.05 |
1.99 |
1.93 |
1.89 |
1.79 |
1.72 |
1.69 |
1.58 |
1.56 |
1.53 |
1.50 |
1.46 |
1.42 |
2、技术考试:满分40分
(1)大二第一学期技术考试内容为双节棍套路演练。
评分标准:
分 值 |
技术要求 |
36—40分 |
动作规范、路线清晰、整套演练无遗忘性停顿、精神饱满 |
32—35分 |
动作较规范、路线较清晰、整套演练无遗忘性停顿 |
28 —31分 |
动作较规范、路线较清晰、整套演练出现一次遗忘性停顿 |
24 —27分 |
动作较规范、路线较清晰、整套演练出现二次遗忘性停顿 |
23分及以下 |
动作不规范、路线不清晰或整套演练遗忘性停顿超过两次 |
(2)大二第二学期技术考试内容为短兵技法对练。
评分标准:
分值 |
技术要求 |
36—40分 |
动作规范、路线清晰、反应灵敏、反击迅速、神情专注 |
32—35分 |
动作规范、路线清晰、反应灵敏、反击迅速 |
28 —31分 |
动作较规范、路线较清晰、反应较灵敏、反击较迅速 |
24 —27分 |
动作较规范、路线较清晰 |
23分及以下 |
动作不规范、路线不清晰 |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明显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中国双节棍》,王宏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2.《全图解:李小龙二节棍》,温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中国短兵·教学训练竞技》,马贤达;三秦出版社,2003年1月
4.《中国短兵教程》,王华峰;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赵 伟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Taekwondo)
学 时:72(其中:理论学时:8 实践学时:64 )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跆拳道选项课程是根据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计划,面向我校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跆拳道是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品势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战术,并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课程目标
1、跆拳道选修课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提高各项身体素质、掌握跆拳道基本技术,正确了解跆拳道运动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对跆拳道运动的热爱,使跆拳道运动成为学生日常锻炼身体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达到体育的教学目的。
2、跆拳道项目的搏击性较强,通过学习能够培养人坚韧向上的作风。跆拳道练习讲究礼仪、修养以及完善的人格,可使学生在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跆拳道运动发展简史
2、跆拳道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3、国际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4、中国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5、跆拳道竞赛规则
[重 点]
跆拳道运动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难 点]
正确理解跆拳道的文化内涵,熟悉跆拳道竞赛规则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对跆拳道理论的学习,逐步认识跆拳道的健身价值和独特的美感,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跆拳道技术
1、基本格斗
重点内容:单个进攻技术、单个反击技术
2、基本套路
重点内容:防守、进攻
3、基本拳法
重点内容:发力
4、基本腿法
重点内容:前踢、横踢、后蹬、劈踢
5、基本肘法和膝法
重点内容:发力
6、防身术
重点内容:防守技巧、击打部位
7、格斗势技术
重点内容:实战技术运用
8、实战技术
重点内容:技战术运用
跆拳道战术
[重 点]: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跆拳道的基本动作并能够加以运用是本课程教学重点
[难 点]:学习并掌握跆拳道的基本动作以及套路练习是本课的难点
[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意识。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1 |
基础理论 |
4 |
|
|
|
2 |
专项理论 |
|
|
4 |
|
3 |
跆拳道基本技术 |
|
22 |
|
|
4 |
跆拳道组合技术 |
|
|
|
20 |
5 |
身体素质练习 |
|
4 |
|
2 |
6 |
实战教学 |
|
2 |
|
6 |
7 |
考试 |
|
4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8 |
实践部分合计 |
64 |
总计 |
72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专项技术考试:满分40分
(1)考试内容
二年级第一学期:考试者在 10米直线上,任意选择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组合,在队友的配合下进行,组合内容不少于 2 次,不能重复(包括技评分),否则不得分,每人连续击打脚靶数,满分40分。
二年级第二学期:模拟实战对练两人一组按照体重级别男女分开,两局每局时间为一分半在实战中击打得分部位最多的为胜者,使用高难度动作越多并且有效者分数越高。
(2)评分标准
分值 |
评分标准 |
36-40分 |
动作熟练、方法正确、能充分体现跆拳道运动的特点 |
30-34分 |
动作熟练、方法正确、较能体现跆拳道运动的特点 |
24-28分 |
动作较熟练、方法较正确、有明显停顿或1-2个小错误 |
24分以下 |
整套动作有遗忘,3次以上方法性错误 |
2、身体素质考试:满分20分
二年级第一学期考试内容为50米跑,二年级第二学期考试内容为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
评分标准:
分值 项目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0 |
8 |
6 |
4 |
2 |
50米(男) |
6"0 |
6"2 |
6"5 |
6"8 |
7"0 |
7"5 |
7"7 |
7"8 |
8"1 |
8"2 |
8"3 |
8"5 |
8"6 |
8"8 |
50米(女) |
7"2 |
7"4 |
7"8 |
8"0 |
8"2 |
8"5 |
8"7 |
8"8 |
9"0 |
9"1 |
9"3 |
9"5 |
9"8 |
10"0 |
1000米(男) |
3'27 |
3'33 |
3'39 |
3'45 |
3'53 |
3'58 |
4'12 |
4'19 |
4'33 |
4'40 |
4'47 |
4'54 |
5'01 |
5'08 |
800米(女) |
3'24 |
3'32 |
3'38 |
3'46 |
3'54 |
3'58 |
4'08 |
4'18 |
4'23 |
4'30 |
4'37 |
4'44 |
4'51 |
5'00 |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跆拳道》,陈立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2.《跆拳道竞赛规则》,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
3.《体育与健康教程》,邹继豪;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梁 晨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Aerobics)
学 时: 108 (其中:实践学时:96 理论学时:12 )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健美操选项课是根据我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一、二年级喜欢健美操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是一项有较强艺术性的项目,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动作,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可徒手也可使用轻器械做身体练习的有氧体育项目。它具有增进健康、塑造体型、陶冶情操等的一体性,动作协调多变,简单易学,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运动强度可调节,内容丰富,运动形式多样及广泛的群众性等项目特点。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健美操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和专项理论,建立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习惯。
2、通过参与健美操运动有效提高身体素质,了解发展体能的知识方法,掌握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
3、在健美操运动中表现良好的社会体育道德和互相尊重,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一年级选项基础课
A 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健美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健美操概念与分类
3、健美操特点与功能
[重 点]
建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 点]
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和专项理论。
B 实践部分
1、身体姿势练习
2、健美操基本步伐
类别 |
原始动作形式 |
低冲击力形式 |
高冲击力形式 |
无冲击力形式 |
交替类 |
踏步 |
踏步、走步、一字步、 V字步、漫步 |
跑步 |
|
迈步类 |
侧并步 |
并步、迈步点、迈步吸腿、 迈步后屈腿、侧交叉步 |
并步跳、小马跳、 迈步吸腿跳、迈步后屈腿跳、侧交叉步跳 |
|
点地类 |
点地 |
脚尖点地、脚跟点地 |
|
|
抬起类 |
抬腿 |
吸腿 摆腿 踢腿 |
吸腿跳、摆腿跳、 踢腿跳、弹踢腿跳、 后屈腿跳 |
|
双腿类 |
|
|
并步跳、分腿跳、 开合跳 |
半蹲、弓步、 提踵 |
3、常用上肢动作
①常用手型、掌型、拳型、五指张开型
②上肢动作、举、屈臂、伸臂、屈臂摆动、上提、下拉、胸前推、冲拳、肩上推、摆动、绕和绕环、交叉
4、节奏训练
5、专项素质练习
[重 点]:健美操的基本功的训练和套路的学习是本课程教学重点。
[难 点]:健美操的四项基本技术(落地技术、弹动技术、半蹲技术、身体控制技术)及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基本要求]:熟练使用正确的基本技术动作来完成成套学习内容,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 二年级选项提高课
A 理论部分
1、基础理论在健美操练习中的应用
2、运动损伤与预防
3、健美操动作创编基本原则与方法
B 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2、风格健美操成套动作教学
根据健美操运动项目发展的流行趋势,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健美操运动项目特点、如拉丁、爵士、街舞等风格健美操套路进行教学。
3、专项身体素质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二年级第一学期 |
二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理论 部分 |
实践 部分 |
1 |
健美操基础理论 |
4 |
|
4 |
|
4 |
|
2 |
健美操基本技术 |
|
14 |
|
4 |
|
|
3 |
成套动作 |
|
14 |
|
24 |
|
24 |
4 |
动作编排 |
|
|
|
|
|
4 |
|
考核 |
|
4 |
|
4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12 |
实践部分合计 |
96 |
总计 |
108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术考试内容:满分40分
考试内容:该学期所学成套内容
技术评分标准
分值 |
评分标准 |
40-35分 |
动作套路完成准确、与音乐配合和谐,队形变换合理,动作有力度 |
34-29分 |
动作套路完成基本准确、与音乐配合和谐,队形变换基本合理,动作有一定力度 |
28-23分 |
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套路完成基本准确、与音乐配合基本和谐 |
22分以下 |
不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套路不够准确、无法与音乐配合 |
2、身体素质:满分20分,每学期身体素质考核由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中选择一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评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8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现代健美操》,沈国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2.《健美操》,黄宽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3.《健美操运动教程》,马鸿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杨 剑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YOGA)
学 时:实际学时数36(其中:理论学时:4 实践学时:32 )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 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瑜伽选项课是根据我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一年级喜欢瑜伽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瑜伽是一项集智育和体育于一身的、增进健康、陶冶心灵的印度古老的健身项目,瑜伽中的姿势练习与冥想练习,是最有益于整个神经系统的锻炼体系。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瑜伽运动的基本知识,项目特点,掌握正确的瑜伽练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较强的运动能力,独立、自觉地进行锻炼。
2、通过瑜伽的锻炼可以使神经系统达到平衡进而使身体各系统得到调理,在肌肉伸展、心灵放松和呼吸调节中减缓心理压力。并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柔韧性、灵敏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帮助形成正确优美的身姿体态,良好的风度素养,陶冶美好情操。
3、通过瑜伽运动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人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培养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2、瑜伽运动的基础知识:包括分类、健身养生原理、瑜伽练习的常识等
3、瑜伽锻炼效果的评价
4、中外瑜伽体位法练习欣赏
[重 点]
瑜伽运动的基础知识:包括分类、健身养生原理、瑜伽练习的常识等
[难 点]
瑜伽锻炼效果的评价
[基本要求]
了解瑜伽运动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1、瑜伽呼吸法与休息法。
2、瑜伽体位法。
3、瑜伽课的组织。
[重 点]
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瑜伽的体位法是本课程教学重点。
[难 点]
瑜伽姿势与呼吸的合理配合。
[基本要求]
学习掌握瑜伽练习的基本体位法。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 部分 |
1 |
瑜伽理论 |
4 |
|
2 |
瑜伽呼吸法与休息法 |
|
2 |
3 |
瑜伽体位法 |
|
24 |
4 |
瑜伽课的组织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4 |
实践部分合计 |
32 |
总计 |
36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9% |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评考核内容:
①体位法练习 ②体位法过程语言叙述 ③课外自学加分动作
评分标准:满分4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36-40分 |
动作熟练、稳定、姿态优美、能够流畅使用语言对体位法过程进行叙述 |
30-34分 |
动作熟练、较为稳定、能够使用语言对体位法过程进行叙述 |
24-28分 |
动作较熟练、较为稳定、能够使用语言对部分体位法过程进行叙述 |
24分以下 |
动作生疏、不稳定、无法使用语言对体位法过程进行叙述 |
2、身体素质:满分20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折合进行算分。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瑜伽-气功与冥想》,柏忠言,张蕙兰;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8月
2.《清心瑜伽》,林敏;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3.《调理瑜伽》,科雯;半岛音像出版社,2005年
4.《瑜伽健身媒体》,何倩倩;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年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苏 晨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billiards)
学 时: 72 (其中:实践学时:64 理论学时:8 )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台球选项课是根据我院公共体育课教学计划,为二年级喜欢台球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台球运动包涵着数学、力学、几何学等方面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可以制定和设计自己的战略和战术,是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相结合有益项目。
(二) 课程目标:
1、掌握台球的基本知识击球和基本技法。
2、掌握16彩基本打法、基本战术、最新规则和裁判方法。
3、通过教学比赛,在提高学生耐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耐性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1、台球运动概述:台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台球的不同种类与基打法,台球常用器材,台球的一般礼仪。
2、台球运动规则:16彩(争黑8)规则。
[重 点]台球规则的掌握。
[难 点]台球规则的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了解台球运动相关知识。
(二) 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1)击球的基本姿势:站位持杆、架杆、运杆……
(2)台球的撞击方法:台球的撞点,台球的不同击点和不同的行进方向……
(3)击球的基本技术:定杆、跟杆、缩杆。
(4)直线球、角度球的瞄准方法与杆法……
2、教学比赛
3、特殊球例分析
4、重要比赛观摩与欣赏
5、班际、交流活动
6、身体素质练习
[重 点]: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台球的基本动作并能够加以运用是本课程教学重点。
[难 点]:学习并掌握定杆、跟杆、缩杆是本课程教学难点。
[基本要求]:巩固台球基本技术动作,逐步提高对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二年级 第一学期 |
二年级 第二学期 |
1 |
台球运动概述 |
4 |
4 |
16彩球规则与裁判方法 |
2 |
台球的击球的基本技术 |
4 |
4 |
3 |
16彩球的打法 |
12 |
12 |
4 |
16彩球的战术 |
12 |
12 |
5 |
考核 |
4 |
4 |
小 计: |
36 |
36 |
理论部分合计 |
8 |
实践部分合计 |
64 |
总计 |
72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9%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 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 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术考试:满分40分
考试内容:第一学期以杆法的运用为考核,第二学期以出杆的力度和角度球为考核内容
2、身体素质考试:满分20分
考试内容:第一学期男生1000米、女子800米;第二学期立定跳远。
评分标准:
分值 项目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0 |
8 |
6 |
4 |
2 |
1000米(男) |
3'27 |
3'33 |
3'39 |
3'45 |
3'53 |
3'58 |
4'12 |
4'19 |
4'33 |
4'40 |
4'47 |
4'54 |
5'01 |
5'08 |
800米(女) |
3'24 |
3'32 |
3'38 |
3'46 |
3'54 |
3'58 |
4'08 |
4'18 |
4'23 |
4'30 |
4'37 |
4'44 |
4'51 |
5'00 |
立定跳远(男) |
2.66 |
2.63 |
2.58 |
2.52 |
2.48 |
2.38 |
2.31 |
2.26 |
2.14 |
2.12 |
2.09 |
2.06 |
2.03 |
1.99 |
立定跳远(女) |
2.07 |
2.05 |
1.99 |
1.93 |
1.89 |
1.79 |
1.72 |
1.69 |
1.58 |
1.56 |
1.53 |
1.50 |
1.46 |
1.42 |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球类运动》,杨晓林;白山出版社,2008年7月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郭 伟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
轮滑选项课教学大纲
(Roller Skating)
学 时:36 (其中:理论学时: 4 实践学时:32)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部门:体育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轮滑选项课程授课对象是我校一年级学生,属于公共基础课(必修),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轮滑运动的热爱,使轮滑运动成为学生日常锻炼身体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达到二十一世纪健康体育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理论学习使学生对世界轮滑运动和我国轮滑运动发展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轮滑技、战术的学习以及对轮滑竞赛规则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正确了解轮滑运动的发展规律。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知 识 点] 轮滑运动概述、轮滑技术理论、轮滑运动安全卫生常识。
[重 点] 轮滑技术理论:直道滑行动作技术要领、弯道滑行动作技术、轮滑裁判规则。
[难 点] 轮滑运动安全卫生常识:轮滑摔跤常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轮滑运动伤病自我防治。
[基本要求] 初步了解轮滑运动发展的历史以及轮滑技术理论的掌握。
(二)实践部分
[知 识 点] 陆地模仿技术、初步滑行技术、直线滑跑技术、转弯滑跑技术、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重 点] 初步滑行技术及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难 点] 直线滑跑技术、转弯滑跑技术及减速停止动作的掌握学习。
[基本要求] 基本掌握直线滑行技术以及对专项身体素质的要求。
三、学时分配
轮滑选项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理论部分 |
实践部分 |
1 |
体育理论 |
4 |
|
2 |
陆地技术 |
|
6 |
3 |
滑行技术 |
|
18 |
4 |
速度(身体素质) |
|
2 |
5 |
耐力(身体素质) |
|
2 |
6 |
期末考核 |
|
4 |
理论部分合计 |
4 |
实践部分合计 |
32 |
总计 |
36 |
理论部分比例 |
11.11% |
实践部分比例 |
88.89% |
|
|
|
|
|
|
|
|
四、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一)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采用百分制。
(二)成绩评定办法
1、采用结构式考核,考试由平时成绩(占20%)、身体素质(占20%)、技术考试(占40%)、考勤(20%)等四项组成。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
3、学生成绩累计60分便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
4、学生必须按时上课,方准参加该课考核。若旷课累计达到学期总课时的十分之一或请假超过三分之一者,则取消参加该课期末考试的资格。
5、未尽事宜以安阳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结合体育部的有关规定为准。
(三)考试内容、办法及评分标准
1、技术考试:满分40分
考试项目:男生直道滑行100—300米;女生直道滑行60—150米。
分值 |
技 评 标 准 |
36-40分 |
动作协调优美、直线滑行顺畅、转弯技术合理、一分钟完成规定里程 (男:300米;女:150米) |
31-35分 |
动作协调、直线滑行较顺畅、转弯技术合理、一分钟完成规定里程 (男:250米;女:130米) |
26-30分 |
动作协调、直线、转弯滑行技术合理、一分钟完成规定里程 (男:200米;女:100米) |
21-25分 |
动作较协调、直线、转弯滑行技术一般、一分钟完成规定里程 (男:150米;女:80米) |
20分以下 |
动作不协调、直线滑行不稳、转弯技术不合理、一分钟完成规定里程 (男:100米;女:60米) |
2、身体素质考试:满分20分,评分标准如下表:
分值 项目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0 |
8 |
6 |
4 |
2 |
引体向上(男) |
26 |
24 |
21 |
19 |
18 |
16 |
14 |
13 |
11 |
9 |
8 |
7 |
6 |
5 |
仰卧起坐(女) |
52 |
50 |
45 |
43 |
42 |
38 |
35 |
33 |
28 |
27 |
26 |
25 |
23 |
21 |
3、平时成绩:满分20分
分值 |
评分标准 |
20-16分 |
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大 |
15-11分 |
学习态度较积极主动,技术技能进步不够明显 |
10-6分 |
纪律较松散,但能参与学习和锻炼 |
5-1分 |
纪律松散,惰性较强,有迟到、早退或无故不来上课的现象 |
4、考勤: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缺勤情况予以评定,其中,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早退一次扣3分,旷课一次扣5分。
五、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轮滑运动入门》,田麦久;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
2.《跟专家练轮滑》,韦见凡;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实际编写而成。
2、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3、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30%(以学时计算)。
4、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5、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体育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撰写人:赵国强 审定人:张相安
批准人:王军平 执行时间:2013年7月